|
以虫治虫驱逐农药 |
添加时间:2011-07-25 10:49:18 浏览次数:1687
来源:羊城晚报
【大 中 小】 关闭窗口 |
|
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。但当你充满热情地剥开荔枝壳的时候,一条小虫朝你笑了,你还有胃口吗?为了防止这种尴尬的局面发生,治虫是关键。怎么才能既不借助“农药大哥”的力量,又能达到防治的效果?科学家们想出了一招:以虫治虫。
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“以虫治虫”。目前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,一方面杀伤了大量的天敌,另一方面导致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,出现农药防治无效的现象,于是喷药次数增加,导致恶性循环。但“以虫治虫”生物防治方法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,据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研究员韩诗畴介绍,其特点是对人畜安全,无污染,不形成抗药性。“以虫治虫”方法在我国农业和草坪病虫害防治上起着很大的作用。
摸清虫类食物链
俗话说:“一物降一物”。这在捕食性天敌与害虫身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我们都知道老鼠怕猫、田鼠怕猫头鹰。狗拿耗子就属于多管闲事一类了,这就是由于老鼠和猫、田鼠和猫头鹰彼此处于一个食物链中。昆虫也不例外,只要它们处于这个食物链中,就得遵守大自然的法则,无法逃脱与幸免。
自然界中,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,在防治害虫方面效果也较好。昆虫研究所的专家们常利用的有瓢虫、草蛉、食蚜蝇、捕食虻、胡蜂以及捕食螨等,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,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,必须吃掉几个、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。例如人们可以在棉田用瓢虫、草蛉、胡蜂等防治蚜虫、棉铃虫。我们平时见得最多的就是捕食性天敌,正所谓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”。
寄生性天敌指的是益虫将自己的卵产到害虫(这里可称“寄主”)的卵里或者幼虫体内。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,以寄主卵液或者体液为食,使害虫死亡,凡被寄生的卵、幼虫和蛹,都不能完成发育而中途死亡。目前,用得最多的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蝇和寄生蜂。
寄生蝇常产卵于其他害虫的幼虫或蛹上,幼虫孵化后,钻入体内取食体液。有的卵产在植物叶片上,经害虫取食进入消化道寄生。寄生蜂是专门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为主的蜂类,防治农业害虫非常广泛,取得一定效果。例如平腹小蜂荔枝蝽、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松毛虫、棉铃虫。南方的水稻田里用的是稻螟赤眼蜂来防治稻纵卷叶螟;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上的螟虫。
以虫防虫有技巧
韩诗畴说,各种赤眼蜂都可以防治其他非专攻植物上的害虫,但是术业有专攻,针对性使用各类赤眼蜂防治害虫效果更好。如何挑虫相当考验专家的专业技能。
赤眼蜂的种类很多。据韩诗畴介绍,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饲养的赤眼蜂有30多种。专家们根据不同的害虫对象来选用不同的种类,现在用得最多的方法是到田间采害虫的卵,例如到荔枝林里面采摘被虫蛀了的荔枝,看它孵出来的是什么样的赤眼蜂,就选什么样的赤眼蜂来作为这种害虫的寄生性天敌。
还有一个办法,即是根据专家们多年的治虫经验来人工选择寄生性天敌种类。有些害虫卵比较大、壳比较硬,有些害虫卵比较小、卵壳比较薄———专家们可根据卵的这些特征来鉴别和选用。同时,还得根据赤眼蜂的习性来合理配对:有些赤眼蜂耐高温,有些喜欢潮湿的环境。例如甘蔗地里就要用拟澳洲赤眼蜂,这种赤眼蜂的卵可以很容易地寄生到甘蔗螟虫等害虫的卵里,可以有效防治甘蔗螟虫、蔬菜上的小菜蛾。
但是,生物引进需谨慎。上世纪60年代.我国曾将水葫芦当做废荒青饲料引入,后泛滥成灾,以闽台粤为甚。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,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,这可让人们始料未及。
此外,许多农作物上并不是只有一种害虫,这种情况在北方要少见得多。北方地区的玉米地里的害虫以玉米螟为主,棉花以棉铃虫为主。在南方虫的种类很多,但不管是捕食性的天敌,还是寄生性的天敌,它们的专一性很强,这会导致一种可悲的情况出现:水稻上有卷叶的害虫,有钻稻心的害虫,还有专吃叶子的害虫。如果用农药的话,选一种农药或者两种农药就可以搞定了,但是如果用天敌灭虫话,你就得用很多种,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,没有预备性的话,就会错过“秒杀”其它种类害虫的时机。
另一方面,投放天敌的时间要很准。卵寄生性昆虫必须在害虫的卵期时入住其卵内,不然就无法寄生了。但通常害虫的卵期很短,几乎只有一两天。例如,如果投放赤眼蜂的时间迟了点,荔枝蒂蛀虫的幼虫就可能会钻进荔枝果实里享受美味,这时候再放天敌就不管用了。时间不好掌握怎么办?一周内不断投放天敌昆虫进去!
高尔夫球场显威力
打高尔夫球是金领们热衷的一项运动,但这也给草坪管理者出了一个大难题:球场一般使用农药保养草坪,这样会污染土壤,对人畜有害,一下大雨,雨水有可能会把草坪上残留的农药冲到周边鱼塘,造成鱼的大量死亡。用“以虫治虫”的生物防治方法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。据韩诗畴介绍,草坪治理上主要应用的是“昆虫病原线虫”,这种“线虫”十分聪明,它从昆虫的自然开口(如肛门、气孔)、节间膜进入昆虫体内,随后释放肠腔中携带的共生细菌。甚至连披着铠甲的天牛也怕它,因为线虫能分泌一种酶,使自己身体软化后再钻进天牛的身体。这些“线虫”一旦进入害虫体内,它携带的共生细菌就会释放毒素,使害虫在48小时之内死亡。
农民不爱“以虫治虫”
这么好的方法能否大面积推广?韩诗畴显得有些尴尬:农民不太爱“以虫治虫”。
农药生产出来了后至多可以存放一两年,至少可以存放一个月,但是用天敌灭虫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,最多一个月。即使专家们充分考虑到当时的各方面条件,如温度、湿度和作物的生长期,但田间害虫的数量也只能估计一个大概的数据。投放天敌时间和害虫产卵时间如果对不上,就会浪费很多的天敌和导致农作物减产。例如,蔬菜、瓜果上的害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,会把果类和蔬菜的样子搞得很难看,卖相不好,价钱也就升不上去。
另外,毕竟生物防治不像用农药那么立竿见影。人们把赤眼蜂放出去,不一定全都能够寄生。生物防治见效所需的时间长,寄生成功以后,主要针对的也是下一代。在田间应用技术的推广上,农民往往听了专家们的介绍后,即使将寄生性昆虫带回家,一般也没有按照专家们的要求进行投放。例如,专家们建议一亩地最好投放五六个点,但是农民朋友们往往将一包昆虫放在一个地方,或者不按照时间投放,所以防虫治虫效果大打折扣。
农民各户间的整体配合存在一定的问题。如果这家农民投放了寄生性昆虫或者捕食性昆虫,而另外的农民家没投放,那么戏剧性的一幕就发生了:这边农田里的害虫就会全跑到另外一家的田地里去。趋利避害并不是人类才知道的道理。因此,专家们现在利用生物防治的主要对象是东北,因为每家都有好几十亩地,大面积好推广,相互影响的可能性要小得多。而比较现实的问题是,生物防治的成本太高。农药已经商品化了,但天敌的运用还无法做到商品化,质量不好控制,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检测标准。
如今,生物防治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:全面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对食品的绿色来源更加重视。很多人都认识到,如果要种有机水稻、有机水果、有机蔬菜,就不能用化学农药,就得用生物防治技术。韩诗畴说,从长远来看,生物防治治虫方法具有很大的前景,“前途仍是光明的”。
|
|
|
网站声明:
①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,所刊发、转载的文章,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;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,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。
②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对信息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本网站如无意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来信或来电,我们将立即删除该信息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信息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