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南京拟引进洋甲虫灭“一枝黄花” 风险有待评估 |
添加时间:2011-10-22 20:32:36 浏览次数:1983
来源:现代快报
【大 中 小】 关闭窗口 |
|
近日,有市民拨打快报96060热线称,在南京仙林大学城、312国道和栖霞山附近发现很多加拿大“一枝黄花”,记者随后前往探访,发现沪宁高速连接线两旁、玄武大道旁、栖霞大道十月广场附近、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仙境路两侧,“一枝黄花”已经开始怒放,有的甚至已经长到近3米高。
据了解,这种“恶性毒草”马上要进入盛花期,最近是铲除它的最好时机。目前,有关方面正与加拿大开展合作,可能会引进“一枝黄花”的天敌——加拿大“黄花甲虫”。此外,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研制成功的植物病原真菌也有望成为“一枝黄花”的克星。
记者探访
“一枝黄花”闯进农田荒地
近日,快报记者驱车前往栖霞区,沿途不时能看到“一枝黄花”肆虐在道路两旁的山丘和荒地,有的“跃”出工地墙头,有的笔直地矗立在裸露的岩体上,足有1米多高,有的聚集在田间,它们大多几十株地“拥抱”在一起,周围的树种单一,或留下被人为推倒、倾轧、割断的痕迹。路人表示,“一枝黄花”盛开的时候连绵起伏,就像油菜花一样,黄澄澄的一片。
在栖霞大道幕府东路附近,60岁的尧晨村村民杨翠云正拿着锄头在田里除草。离她不远的小山上,长满了“一枝黄花”,有的已经“高举”着花朵“迎风招展”。
“这些‘毒草花’在这里长了十几年了,只要它们长高了,地里就不怎么长庄稼了,这附近的山上和荒草沟到处都是‘毒草花’,有时候我们会割下来拿回家当柴火烧。”身高一米五的杨翠云站在田间,旁边的“一枝黄花”足有她两倍高。
花店也能买到“同种毒草”
近日,记者走访南京太平北路、中山东路和新街口附近的多家花店,发现每家花店都有一种名为“黄莺”的配草。瘦长的茎秆、细长的叶子,顶端开着像稻穗一样的黄花,外形和“一枝黄花”极其相似,只是花序、叶片、茎秆要小一些,花朵没有香味,叶面也较为光滑。
记者询问这是否是“一枝黄花”,部分敏感的店主否认:“这不是‘毒草’,都是南京本地养殖的,比‘一枝黄花’繁殖得要慢。”另一部分店主则表示,这些配草有的来自南京本地,有的来自昆明。如果是来自昆明的话,单枝售价为1.5元,要比本地的贵上0.5元。
“黄莺”是不是“一枝黄花”的化身或变种,会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?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主任强胜分析认为:“‘黄莺’与‘一枝黄花’是同种,但是和野外生长的‘一枝黄花’相比,‘黄莺’的结实率要低,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‘黄莺’的花能结种进行传播,所以风险和危害相对小一些。”
强胜认为,街头花店的“黄莺”在有监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,“不过要建立种养登记制度,对种养的机构和农户进行监管,一旦发现它有蔓延的趋势,立即采取措施。”
蔓延情况
“清净”的高淳也有零星分布
强胜曾于去年和今年在南京“一枝黄花”生长相对聚集的区域进行过试验,他向快报记者介绍,近两年,南京地区的“一枝黄花”主要分布在栖霞区仙林大学城附近312国道穿过绕城公路的区域、八卦洲、板桥附近及江宁地区。
据南京市农委植保站今年春季对“一枝黄花”发生面积的排查,“高淳分布量最少,前几年没有,但近年也发现有零星分布,溧水其次,六合、浦口、栖霞山分布最多,因为那里的厂矿企业较多,而且之前六合还有成片的化工园区。此外,沪宁线高速公路两侧也较多。”
南京市农委植保站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师表示,南京市的“一枝黄花”最初就发现在栖霞山附近,前几年,建邺区房产开发商闲置的土地里也有零星发现,“去年也有市民举报在秦淮河河道旁发现‘一枝黄花’,我们排查时在玄武大道也发现过,当时就发了清除通知单。”
据这位工程师介绍,南京市每年对“一枝黄花”的防除面积占其总面积的70%~80%。“总的发展趋势是成片面积在减少,但点状发生面积在增加。”
杀“毒”行动可能引进甲虫
强胜指出:“加拿大有一种叫做‘黄花甲虫’的昆虫,它会吃掉‘一枝黄花’的叶子。”2007年就曾赴加拿大调研此事的强胜指出,因为国际上有关“一枝黄花”的防治研究还没有更多的经验参照,所以引进“黄花甲虫”还需要复杂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。“但是今年,我们已经开始和加拿大合作,开展‘一枝黄花’的系列研究,其中就包括‘一枝黄花’的生物控制。”
“‘一枝黄花’的茎秆中纤维素成分很高,而且由于长在荒地上,没有农药残留,我们将它的茎秆粉碎后做食用菌的培养基,现在鲜切花的培养已经开始使用这样培养基了。”强胜向记者介绍,“一枝黄花”的茎秆还被用来做纤维板,用于建筑行业。
“菌克阔”能杀“一枝黄花”
唐伟5年前攻读硕士学位时,就在强胜的指导下开始研究“一枝黄花”生物防除技术。
“我们野外考察时意外发现了些病死的‘一枝黄花’,从这些植株上分离得到致死菌,培养出这种含菌丝体的植物病原真菌‘菌克阔’。洒到地表上,通过侵染植株茎秆基部,引起表皮坏死进而杀死整个植株。“没有化学成分,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。””
今年9月份,唐伟将试验区搬到了栖霞区尧化村海子口的一片农田中。记者看到,地里躺着“一枝黄花”的根茎,有的根茎还因沾有菌丝而变得发白。在翻根用菌的“一枝黄花”旁,已经有嫩绿的小杂草开始生长。“看,本地植物又开始恢复生长了。”
强胜介绍,他们已经在上海和南京1500平方米的土地上试用过,效果良好,该技术已于1月前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。
为何难绝
南京市农委植保站相关负责人介绍,从2004年发现“一枝黄花”的危害以来,每年春秋两季都会重点组织人力进行清除,“‘一枝黄花’实行属地管理,每年都会要求各区县上报疫情区域,如果接到社会举报,还会通知相应属地植保站,由他们向政府申请专项基金进行整治。”
该负责人指出:“近几年,有的房产商圈地后没有及时开发,容易被‘一枝黄花’趁虚而入,有几次我们找到房产公司后,对方或是置之不理或是大门紧闭,找不到责任人。而且现在物流业很发达,‘一枝黄花’的种子会随着外地车辆沿着高速公路进入南京。”
此外,“一枝黄花”容易在荒山上生长,工作人员要背着二三十斤重的喷雾机喷洒,一亩地需要喷两三壶,喷完一壶还要出来加水,在一些人烟稀少的荒山上,人进不去,或是很难取水,就难以清除。
|
|
|
网站声明:
①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,所刊发、转载的文章,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;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,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。
②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对信息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本网站如无意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来信或来电,我们将立即删除该信息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信息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|
|